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4-14 11:34:17 浏览次数:27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永丰县恩江小学以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读点国学》为突破口,开展海量阅读教学实验。近年来学校形成“海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家校共育,促进全民阅读”的新格局。

在深入开展大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容易存以下问题。1.教师方面:第一,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探究能力。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注意启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探究,直接从字面理解诗词内容,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诗词含义。第二,不注重国学教育,盲目追求知识讲解。目前为了考试需要,不少老师的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常常停留在会背诵、默写和理解诗句意思的层面上,忽视了对诗词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领悟。2.学生方面:第一,对于古诗学习望而却步。为了体现多读的理念,很多老师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和背诵标准教材上要求的古诗词外,还要求学习高年级才接触到的诗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高压之下导致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大降低,常产生厌烦心理。第二,古诗词无法应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只局限于书本的解释和老师的讲解,诗词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没有亲身经历,无法结合实际深切的体会,更无法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诗句来表达和交流。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思考,我们认为,开展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符合三大背景。

1.开展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少年时代是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时期学习记忆的内容往往是终生不忘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孩子们记得最多、背的最多的是电视广告、唱得最多的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应该用经典的古诗文取而代之,丰富学习内容,这是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2.开展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依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3.开展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课程标准推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诗文135篇,其中小学阶段75篇,都是古诗词。

由此可见,开展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研究的价值。

二、研究目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时指出: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所以,本课题确定以下研究目标:

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欣赏古诗、研究古诗及诗人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诗文,先学诗人,了解大意,品味感情”的学习方法。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探索出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及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而睿智。

4.品读诗词的国学韵味。通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5.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通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和学生一起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三、理论假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提出“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诵读经典,润泽心灵”的吟诵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四、基本内容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古诗。

2.推广“学习诗文,先学诗人”学习方法,研究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3.形成古诗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学习诗文,先学诗人”的基础上“了解大意,品味感情”。

4.渗透国学知识,增强诵读效果。在诗词教学中融入国学知识,开展国学课教学竞赛,指导学生通过手势、音乐、舞蹈元素,增强古诗文诵读感染力。

5.开展语文活动,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

6.学科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学习实践的研究。

7.指导学生参加江西少年诗词大会,收看央视综合频道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开阔视野,走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

五、课题研究重难点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有:

1)指导学生积累古诗文,适当运用于写作和生活实践;

2)紧扣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挖掘与传承古诗文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3)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及本课题预设突破

1.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主要是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体会诗词的意思,指导朗读方法。但对于从弘扬传统文化的层面教学古诗的研究就还有待加强。

2.本课题预设的突破

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

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学用结合。

研究出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3)挖掘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理解诗词,学习古人的智慧与思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以中华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基于此,我们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所具有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形成以下认识: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以提升学生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好发展。

2.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创新之处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古诗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古诗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探索“学习诗文,先学诗人;了解大意,品味感情”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课题实验中注重情感的体会和思想的感染,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实践意义。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张禄明有较强的组织及研究能力。注重学习,爱钻研,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设计的课例获得市级奖四次,省级奖三次。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学习刊物发表作品。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二元智力方向理论的教育效用研究》已结题。主持市级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查字典习惯养成研究》已结题。参加省级课题《影响中小学教学衔接因素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设计与实施》已结题。张禄明对这次课题《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充满极大的热情,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都主持或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都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或论文评选获省、市级奖,经常在学校、县、市级参加优质课竞赛或上示范课,具有较强的论文撰写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能胜任该课题的研究,并能保证该课题按时结题。

资料设备

1.每名学生都有一套(三本)由永丰县恩江小学编写的校本教材《读点国学》。

2.学校硬件设施足以保证该课题研究的完成。

1)学校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研究专项资金。

2)我校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为实验班提供开展活动的材料、设备及场所。

3)学校为每位老师都配备笔记本电脑。

科研手段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科研领先,文化兴校”目标,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学校科研风气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