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
发布时间:2013-6-22 18:34:19 浏览次数:305

运用信息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

永丰县恩江小学     邹小陶

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喜欢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课例,或从读写结合入手模仿写法,使课文仅仅成为阅读与习作的范本,有些语文老师甚至用文章结构分析来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因为缺乏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无法找到阅读的乐趣,这也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低段语文成绩优秀,随着阅读理解难度加深,到中高段成绩慢慢滑坡,到初中、高中语文成绩总拿不到高分的现象。

将信息论的原理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即科学设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规律可循,从而大大加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转化并进行再创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强化 “信息”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阅读的作用主要是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信息”是当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就小学语文课文而言,表达文章中心的词句是信息,文章的标题是信息,文章后的注释是信息,文章中的插图也是信息,就连文中生字的注音也算重要信息。而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将信息论的原理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即科学设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规律可循,从而大大加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转化并进行再创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教学观念亟待更新。要教会学生进行“星系性阅读”,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并整合文本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

为此,“信息性阅读”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一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捷、有效的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和整合语言信息的能力。

“信息性阅读”就是把阅读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他的有效了解和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文本中的基本慨念和新的知识。(2)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3)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4)文中的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一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全文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5)文中的过渡句;(6)文本的标题;(7)文后的解释;(8)文中的插图。从会考试的角度来说,符合题目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当然,获取信息也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功能,阅读教学还具有“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也要运用其他方法。当前要做的,是扭转人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教学方法,还“信息性阅读”以应有地位。

2、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初步培养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渗透其中的还有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除、编辑等能力。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设计

优化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编码后的信息源材料才更能适合学生接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来看,信息的编码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信息编码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信息编码。

(一)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我们语文课程的设计教学目的时不应是所谓的教师吃透知识,然后独白的将此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应由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教师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应仅仅“教教材”,而应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所正在经历的一切,也就是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信息编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立足于“人的主题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吸纳了建构主义的精髓而进行的一场世纪性的课程革新与重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足径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会学生筛选与整合信息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稳重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取信息为目的的科学类文章阅读,几乎没有不考察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一段。如前所述,散文阅读也要注重文章基本信息的筛选。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注重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要运用材料的,这运用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文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1. 4、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合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可以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信息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信息性阅读”,主动建构新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发掘教材的蕴含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1、将关键词句同相同的语境重合,从而发掘其蕴含信息。

语境的本质作用就是对语境内部的话语意义的限定。

  1. 2、抓住语言交流中话语的“设想”,把握其蕴含信息
  2. 3、借助称呼的变换体会蕴含信息
  3. 4、借助修辞手法来体会蕴含信息

三、分析信息难度,提高接受信息的频率

信息难度往往给信息接收造成梗住现象。分散信息的方法就是在讲述、提高和指导学生作业、练习时要千方百计便概括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由抽象到集体。比如课堂提问中,教师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提问训练点分成若干深度适宜题目,学生对题目理解后,提问训练点就迎刃而解了。

四、优化信质、信道,扩大信息传递量

就是说,要求以最大的速率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信息论认为,优化信道,就是让最小的信道传输系统能够传送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并且要较少噪声干扰,让学生内心的不定性消除得越来越多,同时,要挖掘信道传输方式,要变单信道传输为多信道传输。

  • (一)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 (二)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 1、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与应变的能力
  1. (1)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2. (2)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1. 2、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一般能力的培养
  1.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3)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加强信息的接收和再创造

(一)整理信息,使之系统化

(二)强化信息,便于接受运用

(三)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创造

1、煽动学生凭借已知探究未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应用信息的能力

3、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创造信息应借助于联想与想象。